九旬母亲终于和子女们团圆了

发布时间:2025-10-12 09:00:22 上海市上海新锐农业有限公司

原标题:九旬母亲终于和子女们团圆了

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桂城人民法庭法官 黄钻贤

“来,看这里,笑一个!”快门轻响,镜头定格。95岁的甘婆婆坐在中间,身旁围着儿女,一家人笑容温暖,仿佛从未有过隔阂。

这张全家福背后,是一段从对簿公堂到亲情复原的暖心历程。

今年5月初,甘婆婆的五个子女拿着生效判决书,满脸愁容地走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。“法官,判决是下来了,可我们还是见不到母亲啊!”五人声音焦急,眼神中尽是无奈。这是一起探视权执行案件,法院一审、二审均判决:贺家五兄妹有权探视母亲,由负责照顾母亲的小儿子强叔夫妇予以协助。

判决明确,为何难以执行?我拨通了强叔的电话。“不是我不让看,是他们自己不来!心里哪有这个妈?”电话那头,强叔语带怨气,情绪抵触。

一方说“不给看”,一方说“不来看”,各执一词。经验告诉我,这类纠纷背后往往藏着更深的情感疙瘩。

原来,甘婆婆多年来主要由小儿子强叔照顾,同住老屋。2014年,老屋被评为危房,强叔在母亲同意下将房屋过户重建。不料新房建好,亲情却出现裂痕,兄弟姐妹因房屋问题心生隔阂,其余五个儿女探望母亲渐渐成了难事。

“子女间的经济纠纷,不该成为亲情的壁垒。”我心中感慨。那母亲本人怎么想?我主动联系了甘婆婆。95岁的她身体硬朗、思路清晰。“儿女都孝顺,我希望他们都常来看看。”老人一句话,道出最朴素的心愿。

母亲的心愿,正是破局关键。我决定开展“背靠背”调解。

“法律保护的不只是探视权,更是母亲晚年的亲情陪伴。婆婆95岁了,她还有多少时间等待?”我对五兄妹耐心劝导。

“强叔,这些年你照顾母亲很辛苦,她都记在心里。但亲情不是单选题,母亲也不愿在子女间做选择。”一番话让强叔动容,态度逐渐软化。

以“让母亲安度晚年”为破局关键,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一点点唤醒深藏的手足之情。终于,双方约定在6月18日进行首次探视。

那天清晨,五兄妹在我的陪同下,忐忑地踏进久违的家门。“妈,我们来了!”一进屋,儿女五人便围坐到母亲身边,陪老人聊起家常。

“来了就好……”甘婆婆连连点头,眼角泛泪。那一刻,整个屋子被温情包围。

探视结束后,我趁热打铁,组织双方商定日后的探视方案。在尊重甘婆婆意愿的基础上,大家就时间、方式达成一致意见,避免了“二次纠纷”。

眼见一家团聚、有说有笑,我由衷欣慰。

告别前,我提议为甘婆婆一家拍一张大合照。“这张全家福加起来可有400多岁了。”儿女们的一句打趣,让甘婆婆面露微笑。

虽然案件已经执行完毕,但每次翻到手机里的这张合照,我都能回想起甘婆婆与儿女们的亲情故事,也更加坚定了用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的决心。

(黄钻贤/口述 本报记者 吁青 本报通讯员 吕慧敏 金磊/整理)(黄钻贤,吁青,吕慧敏,金磊)

(人民法院报)

发布于:北京